外來「斑腿樹蛙」大舉入侵!原生布氏樹蛙受威脅 林試所:棲地加強管控

外來「斑腿樹蛙」大舉入侵!原生布氏樹蛙受威脅 林試所:棲地加強管控


近年來,臺灣的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了外來入侵蛙類的威脅,農業部林業試驗所今(14)日表示,除了大家熟悉的美洲牛蛙外,還有亞洲錦蛙、海蛙、斑腿樹蛙、海蟾蜍以及溫室蟾等5種外來蛙類在台灣被發現,其中以「斑腿樹蛙」的入侵擴散最廣、繁殖力強,甚至對原生蛙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壓力,包括原生種布氏樹蛙的鳴叫聲明顯減少,需加強生態敏感區控制。

 

林試所今日發布資訊指出,入侵蛙類不僅於美洲牛蛙,近10至20年間還有亞洲錦蛙、海蛙、斑腿樹蛙、海蟾蜍及溫室蟾等5種外來蛙類被發現,其中斑腿樹蛙造成很大問題,也是擴散最廣的外來蛙類。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表示,原生種布氏樹蛙(左)與外來種斑腿樹蛙(右)的大腿內側紋路是主要區分方式;布氏樹蛙為白底黑網紋,斑腿樹蛙為黑底白點。(圖為林試所張俊文拍攝)

 

林試所說明,斑腿樹蛙每次產卵高達近千顆,讓牠們很快地佔據了棲息地,並對原生蛙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壓力;研究人員分析2015、2019與2023年,在翡翠水庫周邊聲景監測資料發現,斑腿樹蛙的叫聲越來越多,與牠們生態習性相近的原生種布氏樹蛙則越來越少

 

林試所舉例,東華大學副教授楊懿如研究團隊執行的「外來種斑腿樹蛙控制與監測計畫」報告指出,除了台東縣,斑腿樹蛙已在全台擴散,目前已進入「長期管理」階段通過持續監測外來蛙類的分布、數量,可預測受威脅的生態敏感地區,並採取適當措施控制,同時要加強飼主觀念宣導,避免寵物脫逃、棄養。

 

林試所也認為,應加強保護、復育原生蛙類,透過保護棲息地及控制外來入侵蛙類擴散,可減輕外來入侵物種對原生蛙類生存的影響;同時可鎖定「受外來入侵蛙類影響較大的區域」或是「重要的原生動物棲息地」,進行外來蛙類的清除和管理工作,以恢復生態系統平衡。

 

林試所說,隨著全球貿易的增加,各國都面臨著外來入侵物種的問題。整體而言,外來蛙類對台灣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威脅,但通過適當的管理措施和社區參與,可以降低外來蛙類對原生蛙類以及生態系的影響,保護臺灣獨特的原生動植物和多樣的環境。

 

(首圖來源:林試所張俊文拍攝提供;圖為布氏樹蛙(Polypedates braueri)為中型蛙,體長約5到7公分,上唇白色,背部褐色,有些會有4條深色縱紋,有些個體則不明顯,頭部兩側有細細的過眼黑線。)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