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中國熊貓外交 馬來西亞擬推「猩猩外交」秀保育成果

效法中國熊貓外交 馬來西亞擬推「猩猩外交」秀保育成果


婆羅洲島特有的紅毛猩猩因森林砍伐、狩獵問題,現已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為推動動物保育、加強與往來貿易國家間關係,馬來西亞傳出正考慮效法中國「熊貓外交」推動「猩猩外交」,將紅毛猩猩作為禮物贈送給棕櫚油貿易夥伴國。

 

正式名稱為「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的紅毛猩猩是原生於婆羅洲的特有物種,野生壽命可達35-50歲,飼養約可達到近60歲。除了是現存最大的樹棲動物,婆羅洲猩猩也被認為非常聰明,懂得使用工具且具有文化,在不久前的新研究中,更有外國學者觀察到婆羅洲猩猩長期自製草藥治療傷口的奇景,這也是科學家首度發現的動物自療行為。

 

根據化石分布,科學家推測紅毛猩猩原本應廣泛分布於整個東南亞,然而因非法砍伐、熱帶雨林破壞與農地的轉換,紅毛猩猩的生存領域極具縮小,目前只在婆羅洲島上零星分布,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極度瀕危物種」的紅色名單中。

 

由於棕櫚油也被認為是造成森林濫伐主因之一,作為全球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似乎有意透過「猩猩外交」,將瀕危的婆羅洲猩猩送給棕櫚油貿易夥伴國,促進雙邊關係之餘,也能向國際展示馬來西亞長期以來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成果。

 

馬來西亞種植及原產業部長加尼(Johari Abdul Ghani)在X發文表示,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貿易夥伴關注農產品對氣候的影響,「猩猩外交」能向國際社會證明,馬來西亞始終在滿足糧食安全需求、保護環境之間保持平衡,展示馬來西亞是一個可持續的棕櫚油生產國,也致力於保護森林和環境的可持續性。

 

 

加尼也敦促大型棕櫚油公司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協助保護馬來西亞野生動物,並提供有關野生動物的技術專業知識;然而許多野生動物組織對「猩猩外交」的態度則更為保留,認為還需要進行廣泛的科學研究,呼籲馬來西亞政府考慮其他方式來展現保護瀕危物種的決心。

 

(首圖來源:Unsplash/uzumaki anam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