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教育法上路20年 跨校學團提「六大議題」連署盼各界改善

性平教育法上路20年 跨校學團提「六大議題」連署盼各界改善


因「玫瑰少年」葉永鋕引起台灣社會對性別教育的重視,每年4月20日也是「性別平等教育日」;今(19)日則是《性別平等教育法》上路20週年,由跨校大學生組成的學生倡議連線召開記者會,提出「6項待解議題」,盼政府及各大學能更主動積極完成真正的性別平等。(性平教育20年學生倡議連線訴求連署表單


由跨校學生組成的「性平教育20年學生倡議連線」,目前已獲得38名學者及48個民間團體連署共同聲明,提出下列的六大觀察與訴求,希望在性別平等教育第20年的時刻,讓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能夠持續向前,也希望社會大眾與政府單位一同思考該如何改善。


第一項議題「敵意環境」,在數位科技發達的時代,網路上針對多元性別與女性的敵意發言層出不窮,建議面對將敵意環境式性騷擾明文納入性平法,並制訂認定標準,鼓勵網路平台建立自律規範。


第二項議題「校園性別暴力法律定義」,目前仍沿用刑法「違反意願(被害人須證明強烈抗拒)」的概念」,在實務上會對證據要求太嚴苛,建議更改為「師對生性別事件」中性暴力的定義,使用近年婦女運動倡議的積極同意、或是繞過意願、檢驗有沒有運用權勢的修正強制模式,來取代違反意願,降低學生願意求救的心理門檻,更即時的介入和協助。


第三項議題「性別平等教育」,性別教育不應該僅侷限在處理性別事件,大專院校應該廣開性別相關課程,重新設計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另外,性平教育應涵蓋多元面向,包括多元性別教育、情感教育及性教育等。


第四項議題「性平會的量能不足」,現在校園的性平會缺乏足夠人力與資源,建議各校應設有1名具性別、教育、輔導、社工或個管背景的專責人員。


第五項議題「差異化的性平教育」,認為應該在考量各專業領域差異進行個別調整,因不同領域都有各自脈絡差異,因此需有不同的性別平等教育對症下藥。


第六項議題「校園環境友善」,學校應要有多元性別學生更積極的協助與表態支持,盼能更友善、承接多元性別學生的處境,教育體系應該深入瞭解多元性別者經驗、建立發聲機制、創造所有面向納入多元性別觀點的機會。


(圖片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