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寶林茶室/廚師僅部分陽性 醫推測非傷寒瑪莉 籲友善討論

台北寶林茶室/廚師僅部分陽性 醫推測非傷寒瑪莉 籲友善討論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調查中,越南籍代班廚師的手部、糞便檢驗出「邦克列酸」陽性,但血液卻是陰性。有人好奇,該廚師是否是共生體,甚至是「傷寒瑪莉」。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毒素無所謂帶原者,且主要源於植物,因此該推斷不合常理;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認為,該毒物清洗不易,最終移工、粿條都可能是無辜的。

 

針對廚師手部、糞便出現「邦克列酸」陽性反應,但血液卻是陰性的結果,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有可能是微量涉入,會持續觀察廚師的肝功能狀況。

 

有些人認為,若廚師有血清檢驗抗體毒素,可能是少見的「邦克列酸」共生體,還有人推斷,廚師是傷寒瑪莉(未發病的健康帶原者)。

 

對此,楊振昌直言,毒素沒有帶原狀況,不是經過暴露就會產生抗體、並存,且與傷寒桿菌不同,引發邦克列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多生存在植物,因此推論不合常理。

 

楊振昌分析,應是廚師接觸遭汙染的食材後進食,攝取到微量毒物,因此血檢難測出,只在糞便檢體出現陽性反應。

 

姜冠宇則表示,有些人認為廚師未清洗手部,才導致微量攝取「邦克列酸」,但清洗該毒物並不容易,需要甲醇、三氯甲烷、磷酸,即使用沙拉脫也不一定洗得掉。

 

 

姜冠宇指出,不應將責任全歸給外籍移工的身分,「最後粿仔可能是無辜的,廚師也可能是不能苛責的」,須交由時間提供最終的答案,呼籲民眾別忘了友善言談的重要性。

 

王必勝昨(7)日透露,寶林刀具、砧板、廚師手部檢體,都未培養出唐菖蒲伯克氏菌。可知此椰毒病原型在台灣仍是少見,但也代表毒素不容易考究,也難找出關鍵解釋。不過在責任歸屬上,仍可透過直接或間接證據釐清。

 

首圖為示意圖,擷取自Noah Unsplash。為符欄位經本報裁剪。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