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將至 中醫師分享三種體質不同食補方式迎接凜冬

大雪節氣將至 中醫師分享三種體質不同食補方式迎接凜冬


今(7)日傍晚約5時許將迎來節氣「大雪」,除要多添加禦寒衣物外,中醫師告訴民眾節氣大雪是食補的重要節氣,除了透過吃喝以外,也能透過按摩穴位、在家DIY中藥泡湯養足精氣 ,中醫師也提醒民眾,不同體質有不同的進補方式,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才不會適得其反。


節氣大雪將至,中醫師王大元在粉專《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和民眾分享大雪時要怎麼吃喝、保養和按摩穴位,提醒台灣雖然沒有冰天雪地的景色,但冷氣團的低溫仍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發生,因此建議冬日一天盡量睡滿7小時、大雪過後晚上11點前就寢,同時保暖好肚臍、頸部、腰背和腳底最重要。


中醫師王大元提到,大雪是個食補的重要節氣,因個人體質不同分為「溫補」、「涼補」和「平補」,必須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才不會適得其反,依陽虛、實熱、陰虛、陰陽兩虛的體質都有不同的補法。


中醫師王大元建議陽虛體質的民眾,若容易手腳冰冷、大便軟散、倦怠無力或舌頭胖大,屬於陽虛體質,比較適合「溫補」,像是當歸生薑羊肉湯、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等藥膳。


陰虛或實熱體質的民眾,容易身體燥熱、大便乾硬、口乾舌燥或舌質鮮紅,屬於「實熱型」或「陰虛型」的體質,這時候反而要「消滯」或「涼補」,讓自己的腸胃通暢和滋陰補水,像是吃點木耳、百合、白蘿蔔、海帶、冬瓜、白菜和水梨等食材,以免愈補愈上火,千萬不是跟著大家一起溫補。


陰陽兩虛體質的民眾,有些人則是怕冷又怕熱,精神萎頓、少氣懶言,容易消化不良、腸胃功能不適,屬於「陰陽兩虛」的體質,攝取過冷或過熱的食材都不適合,請先把腸胃顧好,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選用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四神湯組成)或白朮、葛根或黨參等藥材來「平補」比較好。


中醫師王大元也推薦節氣大雪能夠飲用添加中藥的茶品;如民眾喜愛選則吃鍋喝湯進補,要注意正在急性發炎、高血壓、尋麻疹、濕疹、有傷口、糖尿病或腎病症候群等都不適合進補,導致胃食道逆流加重,另外也能透過按摩穴位保健方式和在家DIY中藥泡湯包來做進補的動作。


(圖片來源:kian2018 from Pixabay)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