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儀隊不如撤老蔣?看看世界各國如何推動「拆雕像」轉型正義

撤儀隊不如撤老蔣?看看世界各國如何推動「拆雕像」轉型正義


台灣歷經38年戒嚴,如今已來到解嚴37週年,但轉型正義仍有待向前。中正紀念堂的三軍儀隊交接儀式昨(15)日正式撤出銅像大廳,移至堂體正前方的民主大道,不過,也引來民眾擔憂儀隊遭熱傷害,更有人提議,比起撤出儀隊,不如撤出沒生命的銅像。

 

不過,轉型正義與雕像的移除過程,在國際上並非特例,包含西班牙、智利、紐西蘭、南非,及美國維吉尼亞州、英國牛津大學,都有類似歷程。

 

《ETtoday新聞雲》報導指出,參與三軍儀式撤出堂體的決策人士以西班牙45年的獨裁者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為例,表示佛朗哥與蔣中正同期,曾大規模迫害西班牙民運人士,過去西班牙選擇「遺忘」,但2007年通過《歷史記憶法》,由官方正式譴責佛朗哥政權,並進行補償、平反。

 

此外,以佛朗哥命名的街道也歷經重新命名、雕像及銅像也逐步拆除;西班牙法庭2019年更要求,巨型十字架紀念碑應遷出佛朗哥墳墓;西班牙2021年也移除歐洲最後1座獨裁者雕像。

 

該人士再舉維吉尼亞州為例,表示該州最高法院2021年判決,應移除紀念碑大道上的羅伯特·李(Robert E. Lee)將軍雕像,因為李為支持蓄奴、白人中心的代表人物之一;這類銅像拆除行動,同樣發生在曾遭英國殖民的紐西蘭、校內具有殖民主義者雕像的牛津及南非大學等地。

 

該人士表示,這次將禮兵巡查及訓練展示撤至民主大道,象徵台灣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捍衛自由。⁩

 

事實上,我國除在慈湖擺放數百座拆除後的蔣中正銅像外,其他地方仍有不少蔣中正銅像,更也有無數鄉鎮、道路以「中正」等獨裁者之名命名。為面對過往獨裁政權造成的傷痛記憶,儘管需經歷長時間的陣痛期,轉型正義仍應持續推行。

 

首圖由中央社提供(記者吳家昇攝)。為符欄位經本報裁剪。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