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三讀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 原住民族可單列原民文字登記

立院三讀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 原住民族可單列原民文字登記


立法院會(14)今三讀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未來在台灣原住民辦理戶籍登記、申請護照時,姓名可單獨列原住民文字,意即未來原住民可於身分證文件上單列族名,不再受限漢字綁族名。


現行姓名制度強制「漢字綁族名,主因是內政部認為法規內要求「中文姓名」,因此原住民只能在身份文件上列出「個人漢名」或「漢字音譯族名」,若要使用「羅馬拼音」只能並列登記。去年11月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做出勝訴判決,認同原住民族可在身分證姓名欄單獨以族語拼音系統登記。」


而這次三讀修正的條文明定,辦理戶籍登記、申請歸化或護照時,應取用中文姓名,但台灣原住民族依其文化慣俗登記傳統姓名者,得使用原住民族文字,意即未來原住民可於身分證文件上單列族名,不再受限漢字綁族名。


有鑒於各族群命名習俗文化不同,三讀條文中增訂,台灣原住民族基於文化慣俗,得申請改名,譬如蘭嶼雅美達悟族人有特殊的「親從子名」的命名文化,後續若有更名需求,不會受到次數限制。


同時為確保性平衡平性,條文增訂,台灣原住民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出生登記及初設戶籍登記以傳統姓名登記者,得申請變更為漢人姓名;變更為漢人姓名者,得申請回復傳統姓名,但均以一次為限。


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姓名認同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代表社會的進步,也是整個社會文化的提升,這次修法重點主要增訂原住民族可使用原住民族文字單列名字,不必侷限於中文姓名,具有歷史性意義,是族人、民間團體、立法委員、政府長期努力的結果,透過姓名登記,促進族群融合平等,更進一步認識了解彼此,讓原住民族文字原味呈現原住民族文化。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說,身為原住民立委,要在立法院通過原住民相關法案並不容易,光是姓名權這條路就走了30年,這也是大家辛苦的成果,希望未來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法案,盼民進黨團也能夠簽字支持。


國民黨立委鄭天財表示,感謝朝野立委共同審議通過及原住民鄉親、北高行等團體支持,得以讓族名能單列的機會;民進黨立委伍麗華則指出,很開心可以在2周內完成三讀,原住民訴求「以我的名字呼喚我」終於可以實現,對尋根青年來說意義很重大。


(圖片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