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虐協會為何至今仍遭抨擊?小河事件給台灣的影響(下)

台灣防虐協會為何至今仍遭抨擊?小河事件給台灣的影響(下)


繼上篇灣鱷小河因飼養環境不佳,身體逐漸潰爛,去年中,一名網友就發現小河開始於水中「吐泡泡」的現象,讓經營臉書「鱷名遠播」的爬行類動物保護協會芒果老師直言,所有爬行類動物的病徵都不容易辨別,當牠透露出「我生病了」的狀態,代表免疫系統早已爛掉,直到那時才開始醫治已是亡羊補牢。而每當重提小河事件,總是許多人心中的感慨,若能及早發現問題,是否就能挽救小河生命,是哪個環節出錯,導致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至今仍頻遭攻擊,以及這件事最終帶給台灣何種省思與作為。

 

2023中非動物園開始積極治療 芒果老師:亡羊補牢

 

對於小河長期待在水位過低、青苔垃圾混濁的水中,芒果老師表示,鱷魚可以耐髒水質,但當今天動物的狀況已經非常差,又給這樣的水質,會引發一連串身體上的負擔。當時中非動物園稱,是因乾旱了3年,缺水關係,才會沒有乾淨的水。

 

2023年5月有網友發現小河開始吐泡泡現象,吐氣頻率邊高、時間變長,芒果老師說明,所有爬行類動物的病徵都不容易辨別,而小孩表現出「我生病了的訊號」代表至少拖了半年至1年以上,當時雖有立即給藥物治療,且在人工餵食下,小河一天可以吃到8公斤,但卻出現角膜感染,身體慢慢潰爛,芒果老師稱「代表牠的免疫系統早已爛掉!根據小河夏天的血檢報告,很多肝腎功能都已低下,拖到2023年才開始積極治療,都已經是亡羊補牢。」

 

2023年中旬,小河身體持續潰爛,人工餵養也不吃,10月初皮膚有好轉,但局部部位潰爛到露出骨頭,更被細菌侵蝕,邱錫河請兒子過去探視「小河」,並告訴牠,如果真的撐不下去,不要硬撐就找個好時間趕快走。並在探視隔天離世。邱錫河當時難過的表示,「希望小河投胎做人,不要再來當鱷魚了。」

 

灣鱷小河。(圖擷取自爬行天下Youtube頻道)

 

台灣防虐協會發文「慢走不送」 引爆網怒火

 

飼養不當的廈門中非動物園遭到中國大陸環保組織起訴,拆除25棟違章建築、罰款、限期改善其他動物環境等措施。至於「Taiwan SPCA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臉書為何會被網友灌爆?在當時麻豆鱷魚王決定歇業消息傳出,防虐協會當時在臉書發文寫道「慢走不送」字眼,時至今日,防虐臉書仍遭網友抨擊,「小河送往中國後,協會就不管其動物福利,救援行動僅做半套」。

 

台灣防虐協會也對此回應,當年動團並無任何施壓,逼迫業主將小河轉贈或轉賣送往中國。「小河不管在台灣或後來被送到中國動物園,其飼養環境都極度不佳!這再次證明:若沒有妥善的法規管理展演場所,無數無辜的動物就是這樣被轉來轉去,只要某處營運不善,動物就被賣往他地,這些動物永遠只被業者當作工具!」 

 

芒果老師說,動保法跟防虐協會最後出來結果是希望「限期改善」,但最後卻沒有人來做「後續監督」部分。而農業委員會曾以小河是保育類動物阻止小河離開台灣,後經邱錫河提供證據證明小河部屬於保育類動物才贈與中非,嘆「地方、中央政府沒有仔細沙盤推延造成這樣的後果,除了小河,很容易被忽視的其他展演兩棲爬行類動物應該也需要重視。」

 

儘管防虐協會多次發表聲明澄清,但不少網友仍不買帳,批「只要有人評論小河之死就開始推託責任,真的是只關心貓狗不關心其他動物,鱷魚的命也是命,這樣也能稱為動物保護協會?」、「小河之死,你們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在麻豆,小河活得精彩,有人認真照顧,不會被丟石塊,以前我不懂為什麼被送走,原來是協會,要讓小河過更好生活,但後續被虐待更悽慘,連飯都沒有了」。

 

不過,也有網友緩頰稱,「如果沒有協會督促我相信以鱷魚王的飼養方式小河也不會健康到哪,但是每個案件督促後協會是否有排定要監督到什麼程度,這部分是可以好好擬定的,畢竟以第三方確實也沒有太多空間插手管理。就類似吹哨者沒有承擔後面督促的責任一樣,有些事總得有人起個頭才會有人關注」。

 

在當時麻豆鱷魚王決定歇業消息傳出,防虐協會當時在臉書發文寫道「慢走不送」字眼,時至今日,防虐臉書仍遭網友抨擊。(圖擷取自許伯簡芝Youtube頻道)

 

小河事件帶給台灣後續影響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副司長陳中興表示,目前全台有74個展演場所有核發許可證,但無論是否有許可,飼養還是要符合《動物保護法》,現在各地動保處已將展演稽查納入年度考核,不只會輔導展演場所轉為合法,裁罰也已經跟著並進,並依照動保法第26條開罰。

 

陳中興說,針對不合格的展演場,已不只是以輔導介入改善,更要求地方政府積極查核與開罰。至於對專業人員是否需負連帶責任,陳中興坦言,目前確實未有相關罰則,但仍依照停業狀況去判斷原因,若是飼主飼養不當,仍會依以《動物保護法》開罰,並要求上再教育的課程。

 

陳中興直指,從2019年《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修正後,很多展演場就曾反映過法規過於嚴苛,但他認為:「既然以動物來展演,就必須為展演動物福利負責任,營運企劃書的意義也是去做宣示。」並說去年8月份已收到各界意見,仍在修正到完善,並且已經進到法治程序中,預計會在今年發布。

 

台灣昆蟲專家、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指出,現況在飼養不當無法監管、業者沒能力、政府也無力沒入下,「修法應要解決如何評判養得好不好的準則、養不好又該如何提出改善計畫、贈與或沒入動物監管應到什麼程度,以及展演場所管理改善機制與動物展演之許可的強制性問題。」這些面向的問題,都應該要被重視,以及納入法規修法的討論當中。

 

(首圖來源:截取自海基會臉書)

 

除了小河,專家也呼籲重視其他展演兩棲爬行類動物,牠們甚至沒有小河1%的關注度。(圖擷取自許伯簡芝Youtube頻道)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