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市區猴「脫序、行為不當」高雄議員:牠們肚子餓才下山覓食

稱市區猴「脫序、行為不當」高雄議員:牠們肚子餓才下山覓食


高雄市議員簡煥宗今(16)日質詢時,關心柴山的台灣獼猴現蹤市區的情形,高雄市農業局長張清榮答覆時提到有捕捉「脫序獼猴」、「行為不當的猴子」,簡煥宗一頭霧水糾正,猴子是肚子餓才下山覓食,「哪叫脫序」。

 

近年各界推動「人猴共生」友善環境,簡煥宗也提出質詢,先肯定農業局近年輔導農民架設電圍網,並與民間團體合作辨理教育活動,推廣人猴和平共處。簡煥宗進一步提出,去年因乾旱,導致鼓山內惟也頻見從柴山、壽山跑下來的獼猴,政府是否有措施確保人猴安全。

 

在鳳山也有落單獼猴出沒。除可能是向外遷移,也可能是遭人棄養的個體。

 

張清榮回答,針對「脫序獼猴」已有委外廠商捕捉管理,讓簡煥宗當下疑惑反問「什麼叫脫序獼猴?」張清榮解釋,就是脫離原本生存區域跑到平地、造成騷擾案件的「行為比較不當的猴子」。

 

簡煥宗再為獼猴抱不平,指出「猴子以前本來就住在那裡」,且不該稱猴子行為不當,畢竟猴子是「肚子餓下來覓食,哪叫脫序」。

 

 

張清榮則針對質詢內容說明,目前已與桃源里社區巡守隊合作巡邏是否有在騷擾的猴子;壽山動物園、柴山登山口「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的宣導也會持續進行。此外,農業局有另外添購誘捕籠,若市民有需求可接洽農業局。

 

簡煥宗最後也呼籲,農業局應與在地多加合作,打造和平共存的環境,不要稱猴群脫序。

 

另,日前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也針對猴子頻繁下山的行為說明,「向外遷移一直是台灣獼猴的天性」,雄猴成年後必須離開原生猴群,促進基因交流,「台灣獼猴的食物來源其實是充足的」,因此獼猴闖入市區並非是「生太多、山上環境不好、山上沒東西吃」。

 

首圖擷取自新竹市立動物園官網。為符欄位經本報裁剪。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