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案引家長擔憂!專家教「5問話重點」:避免誘導式問答

虐童案引家長擔憂!專家教「5問話重點」:避免誘導式問答


近日北市1歲多嬰兒遭保母虐死的案件,引起許多民眾痛心,並對保母兇殘手段的手段感到憤怒,也有不少將家中兒童託給保母照料的家長開始擔心,會不會自家寶貝也沒受到良好待遇。對此,有專家就曾教導過若想和孩子討論特殊話題,有「5個問話重點」。

 

語言治療師葉俊亞、簡彣如之前就曾在臉書粉專「BaeGo培果教育」發文,表示兒虐議題頻繁,許多家長擔心孩子的狀況,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但又不知道從何問起,尤其牽涉較為敏感的話題,如霸凌、排擠、不當懲罰時,若想與孩子談論某些特殊話題,有五個比較重要的問話重點。

 

1.從自然情境開始:可以挑選輕鬆的場合,例如大家一起在餐桌上邊吃邊聊,或是睡前的自由談心時間。氣氛輕鬆不逼迫,而且允許孩子有現在不想講的權利,避免拷問式問答。

2.先從其他話題閒聊:可以從相關或時間點接近的事情開啟話題,慢慢往核心繞圈繞進去、並在過程中引導孩子思考,例如:「老師寫聯絡簿表示孩子午休時間都在聊天、都不睡覺」,與孩子談論此事時,可以先從午餐吃了什麼、吃完會想睡覺嗎、老師為什麼會希望大家睡覺呢?如果你想睡覺但是別人在講話,你會覺得怎麼樣呢?開始切入,千萬不要一開口就問說「老師說你午休都不睡覺很吵,是嗎?」。

 

3.問題盡量聚焦且開放:問題如果太大,會很難回答(想像成是自己下班,被另一半問:「今天上班還好嗎?」);另外也要避免只有二選一兩種答案的問題,如「午餐好吃嗎?」只能回答好吃、不好吃。

 

4.避免誘導式問答:誘導式的問法可能會讓孩子以為有「標準答案」,而根據大人的問話方式,湊出可能不合乎實際內容的回答。如:「你想清楚再回答唷」、「我再問一次,這很嚴肅」、「你確定嗎?」。

 

5.沒說出口的有時候比說出來的更重要:觀察孩子的情緒、語調、眼神、坐姿、肢體動作等,這些就是構成別人口中「相信直覺」的基礎,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封面示意圖:Photo by Marcos Paulo Prado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