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生遭彈簧刀致命 教師提六點校園「結構性」問題:管越多風險越大

國三生遭彈簧刀致命 教師提六點校園「結構性」問題:管越多風險越大


新北市一名國三生25日持彈簧刀攻擊同學致死,引起社會譁然。曾任職20多間國高中的社會科老師楊鵬淵昨(27)在臉書發文表示:「一把彈簧刀捅破的校園問題」,並列出6點校園目前結構性的問題,盼能得到改善。


國高中社會科老師楊鵬淵以<一把彈簧刀捅破的校園問題>為題,表示一個悲劇的產生,絕對不會因為單一失誤或巧合而造成,所以我們如果只檢討最末端的問題,一樣只是喪事喜辦,獵殺女巫,新聞一過,日子照舊。


楊鵬淵列出六點校園目前結構性的問題,第一點表示,「少子化」帶給校園帶來的衝擊不是僅只是學生數的壓力,因應少子化的校園,會發生遇缺不補,學校啟用兼課,代理代課盛行,所以正職教師就可能身兼多職,上課還得兼行政,老師就過勞的情況下  怎麼有心力去處理額外的學生生活問題。


第二點提到「招生壓力」,楊鵬淵說,曾經在學校遇過校園各種霸凌事件,自己也遇過美工刀襲擊事件(差一點丟到他),但往往是處理後不了了之 ,或是磨到當事人不追究就好,跟熟悉的校長聊天,得到的結論是,盡量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一旦有新聞出現,會影響學校的招生, 
所以校園瀰漫著一股綏靖主義。


第三點,「教師退場機制」從他進學校時,前輩們就提醒四個字明哲保身,全台灣25萬老師,每年只有13人因為不適任而退場,當然不可抹滅,教學現場有很多有教學熱情的老師,但學校裡面管得多的老師,面臨的風險卻比管的少的老師來的多。


第四點,「校園輔導機制」,隨手一查就可以發現輔導老師嚴重不足的新聞,新北市一位輔導老師,要負責400位以上的學生,而且老師只能處理顯性的學生問題或是主動求救的,楊鵬淵認為最可怕的是一般班級裡的未爆彈,明顯有情緒障礙或有輔導必要,一旦跟家長溝通,他就會認為你歧視他的小孩,揚言投訴,不肯就醫也不肯輔導。


第五點,「人權與安全」,現在隱私權的問題和網路購物十分方便,小朋友的書包裡面他看過甩棍、電擊棒、辣椒水、蝴蝶刀,但我們不能夠翻書包,小朋友回家妖魔化一下教師,家長可能就帶民代衝來學校,人權與安全要如何取得一個平衡。


第六點,「快時代的價值觀」,現在是短影音時代,很多學生能在各種影音串流上,找到各種江湖流的偶像大哥,不僅台灣,日本、韓國的犯罪年齡都在下降,如果還用十年前的教育片宣傳,學生不會有興趣,未成年的各種受害者數量變多,是否有跟得上時代的防治方法。


(圖片來源:Nguyen Khanh Ly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