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店家「停車內部化」超便民!網讚:好像美國、日本

桃園店家「停車內部化」超便民!網讚:好像美國、日本


近年部分交通議題、動線規劃在政府與民間單位投入下逐漸改善。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近日指出,位於桃園中壢的新建物規劃「實在太強了」!停車空間內部化的設計,讓部分網友大讚「跟日本很像」。

 

非政府組織(NGO)「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近日在社群分享,在中壢某路段散步時,忍不住稱讚某店家的停車規劃,因為該店將「整個建築物往內退縮,自己把土地空出來,給自己的顧客停車用」,可解決車主消費時車輛亂停的交通問題,在美國十分常見,但「台灣能做到這樣的店家沒有多少,尤其是小本生意」。

 

 

此外,更讓他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店家原先規畫應為純汽車停車位,但考量運輸工具使用習慣,增設了機車車位,顯見「機車不再只是流落街頭的運具,而是真正被設計者,管理者正視的運具」,且納入機車停車格的方式,也能減少停車內部化的土地成本。

 

該篇貼文進一步指出建築間透過合適退縮,能間接加大道路兩側棟距,「對開發強度極高的台灣都市來說,用車的需求自然的推出了可以容納日照和氣流,以及衰減交通污染和噪音的空間」,若持續推展此模式,能讓路側的行人、標誌、號誌,「從複雜的廣告招牌背景裡分離出來,辨識度更高,改善交通安全」。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表示,這類建築在桃園並非唯一,且持續增加,並肯定市政府內部應有「有識審查」,調適商業行為與機動化交通。該組織指出,這類設計雖稱不上「究極理想」,但恰到好處、貼合實際,展望未來公共運輸進化時,停車場隨時能增加更為活潑的人本想像空間。

 

許多網友見到該店家的停車規劃也不禁直呼「良心店家」,認為該設計「有日本路面店規劃的感覺耶」、「非常喜歡店家內縮做出合理的停車空間」、「停車配套很人性化」、「這樣規劃好停車,也方便去消費」、「這幾天沖繩也發現這樣,把店面前面做停車場,尤其超商一定有停車場。」不過,也有少數民眾認為,該設計會影響行人使用人行道的權益,且店家也需考量個案長時間停車的配套措施,也應多加衡量柏油鋪設範圍。

 

首圖擷取自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臉書粉絲專頁。為符欄位經本報裁剪微調。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