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鵝日報 | 多數人都看錯!氣象署一圖解釋「颱風路徑圖」正確解讀方式該這樣看
2024/11/22 星期五

多數人都看錯!氣象署一圖解釋「颱風路徑圖」正確解讀方式該這樣看

2024-09-13 11:29:00
分享:

中央氣象署整理並說明如何正確解讀氣象署的颱風路徑潛勢圖。(圖源:中央氣象署/Facebook)

每逢七到九月是台灣的「颱風季」,而多數民眾常會誤解「颱風路徑潛勢圖」的各種圖示, 對此,中央氣象署整理並說明如何正確解讀氣象署的颱風路徑潛勢圖,另外氣象署也提醒民眾應該要記得要隨時「持續更新最新的預報資訊」,以免錯估任何天氣及颱風動態。

 


氣象署表示「颱風路徑潛勢圖」的核心概念為,「潛勢」代表的是「可能性」;路徑潛勢圖中的紅色實線畫出來的範圍,代表的是 颱風中心未來較有可能經過的範圍,而不是颱風本身的大小,更不是颱風的「強度」。


氣象署表示,正確解讀氣象署的「颱風路徑潛勢圖」應為:

1.  「紅圈不是暴風圈、黃色底色不是暴風範圍,它只是顯示颱風中心未來「較有可能」通過的區域。」其中,氣象署的路徑潛勢圖標示的是「70%的機率範圍 」,也就是颱風中心未來有 70% 的機率會經過的範圍。


2.「白色虛線不是颱風一定會走的路徑,白色點只代表潛勢範圍的中心」,所以白色虛線不代表颱風未來一定會走的路徑,千萬不要將白色虛線接觸陸地的地點,當成為颱風必然登陸的地方。


氣象署提供,「颱風路徑潛勢圖」還可以看出什麼?

1.預報時間越長,誤差越大

隨著預報的時間越長(離現在的時間越遠的未來),颱風潛勢範圍(紅圈)潛勢範圍會越大,代表預報的誤差越大、不確定性越高。


2.通常移速較慢或明顯轉向的颱風,颱風潛勢範圍(紅圈)潛勢範圍也比較大

移速較慢的颱風,通常代表周圍環境的導引氣流不明顯;而有明顯轉向的颱風,往往反映附近的導引氣流有發生重大轉變,這些情境都會讓預測的誤差比較大,更難明確掌握未來的動向。


氣象署解釋,應該如何看待路徑潛勢圖,當潛勢圖中的黃色區域涵蓋到臺灣,代表颱風很有機會影響臺灣,就應該密切注意預報的變化。但不是一看到臺灣被涵蓋到了,就馬上就定論颱風的路徑,而是要「注意」預報的調整,隨著時間接近,紅圈會逐漸縮小,影響範圍就逐漸明朗。


氣象署也說,這些其實都反映了現今氣象預報在科學上遇到的限制與挑戰,畢竟科學家尚未完全掌握大氣所有的物理機制,而且對於廣大未知的地球大氣,觀測儀器能涵蓋的範圍有限,因此氣象預報的不確定性是無法避免的,需要持續滾動修正。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不確定性也會逐漸減小,因此,大家在取用氣象預報時, 記得要持續更新最新的預報資訊。


 

延伸閱讀
您可能感興趣

老鵝日報目前正在徵文中,我們希望好的文章能讓更多人看見,也歡迎更多優秀人才加入
徵才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專線:02-23952180#529 | 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有新聞聯繫、廣告刊登、企業合作等聯絡,請洽曾先生02-23952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