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這15種樹」不建議種植!學界反彈...環境部:僅供參考無強制力

公告「這15種樹」不建議種植!學界反彈...環境部:僅供參考無強制力


環境部近日公告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理由是會釋放大量的異戊二烯(Isoprene),容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不過,公告一出引發學界反彈,國內知名植物代謝體學及天然藥物開發權威的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王升陽,公開指環境部該政策本末倒置對此,環境部對此解釋,削減臭氧須多管齊下,此清單僅是建議參考、無強制力,下週也會找學者進一步討論。

 

環境部本月25日發文各縣市與相關行政機關,為提升空氣品質,減少臭氧(O3)生成之前驅物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排放,其中部分樹種已被證實具有異戊二烯(Isoprene)排放率高特性,容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並提供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樹種清單,包括銀葉樹、烏心石、楓香、豬腳楠、台灣肖楠、水黃皮、水柳、福木、棋盤腳、野牡丹、土沉香、槲樹、刺桐、鴨腳木、厚殼桂,建議各機關,業務涉及新種植樹時,倘無特殊考量,避免選擇該類樹種。

 

環境部提供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的原生植物。(環境部提供)

 

王升陽近日也在臉書公開貼文,與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教授曹乃文發布共同聲明指出,環境部近日公告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理由是這些樹種會釋放大量的異戊二烯,可能導致空氣污染的前驅物,認為環境部公告內容的準確性值得商榷,有些樹種根本找不到資料,與其限制樹種不如多關注如何減少人為污染物的排放。過去也曾有人提到蓮霧和芒果也會釋放大量異戊二烯,難道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就禁止農民種植?

 

林業署森林產業組組長張偉顗則表示,不清楚環境部委託研究案的研究方法、相關文獻,公告前也沒有徵詢林業署相關意見,況且研究者也只是提出樹種清單,並沒有建議禁止種植,認為應該有更進一步的學理討論與科學論證再公布,已發文給林業試驗所做學理確認,近日就會啟動學者專家會議,並把討論結果提供給環境部參考。

 

對此,環境部大氣司長張順欽說明,造成臭氧問題的最大來源確實是人為排放,近年已加強管制工業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但臭氧生成原因複雜、很難削減,必須從減少前驅物多管齊下,只要有機會讓空品變好的方法都不會放棄。

 

張順欽表示,列出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樹種清單,只是建議大家在新種植樹木時,可以儘量避免可能產生臭氧問題的樹種,清單並沒有強制性,也不是要叫大家移除已種植樹木,下週會找森林系等相關學者進一步檢視清單合理性,及討論如何減少生物性揮發性有機物。

 

 

(首圖來源:環境部提供)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