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國民美食」不只熱量高!營養師列5點:恐致癌、易中風

這「國民美食」不只熱量高!營養師列5點:恐致癌、易中風


雞排可以說是台灣人的「國民美食」,從老到幼大家都愛,據統計國人1天共可以吃掉25萬片的雞排。但其實,醃漬過後再經油炸的雞排,對健康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可怕的不是熱量,而是對腎臟的負擔」。

 

營養師高敏敏於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表示市售雞排一片平均大約為630kcal,等於一片下肚後,熱量比吃兩碗白飯還多!而經裹皮油炸後的雞排更容易引起5大問題,分別為「易血管硬化」蛋白質經過高溫油炸後,除了營養會被破壞也易形成醣化蛋白質,容易使人體內血管硬化;「恐致癌」高脂肪食物經高溫油炸後,會產生多環芳香化合物等易致癌危險因子。

 

「易中風」高血脂加上高鈉量,非常容易堵塞、收縮血管,恐有機會引發中風;「增加腎臟負擔」肉品醃過加上灑滿調味料,鈉含量過高就會增加身體負擔;「易發胖」外層裹滿粉再經過油炸,熱量會比原本的肉高出2至5倍,再加上澱粉包裹更易吸油,油脂含量也會比原本來得高很多。

 

高敏敏也透露,其實雞肉本身是屬於優質蛋白質,但透過不同的料理方式,熱量也會有所差異,其中「油炸」是最不明智的手法,「外層都會再裹上一層粉、裹滿粉 再整個拿去油炸,所以熱量自然會比原本高出2倍以上,建議平時還是以蒸、煮、滷、烤的烹調方式為主」。

 

此外,高敏敏也奉上「吃炸物五大秘訣」:

1.去除麵衣、雞皮以減少熱量:食材本身醃製過,就很香很美味了,把高熱量的炸皮去除,依然可以享用到美味的料理。

2.炸物不加九層塔:九層塔易吸油,配著吃容易攝取過多不必要油脂。

3.不另外加調味料、醬料:盡量以原味為主,避免攝取過多鈉離子而造成身體負擔。

4.與親友分食:一起共享美食能分散熱量也增近感情。

5.選擇無糖飲料、無糖氣泡飲:吃炸物總會想配飲料,可以選擇無糖的,解饞順便增加飽足感,避免吃炸物又配含糖量高的飲料。
(封面示意圖出處:Photo by Ryan Kwok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